天天看点:建设海上牧场 加强良种选育 保护生态环境 福建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(高质量发展调研行)
人民日报报道“过去天天风吹日晒,还常因台风、赤潮担惊受怕。”养鱼几
人民日报 2023-07-01 09:40:59
人民日报报道 “过去天天风吹日晒,还常因台风、赤潮担惊受怕。”养鱼几十年,59岁的颜家强没想到,快到退休年龄了还能体验一把“高科技”,“现在每天动动手指就能操作设备。”
去年9月,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“闽投1号”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下水。原来在近海养鱼的颜家强,受聘成为“闽投1号”工人,工作环境迎来改变。“过去渔民最怕渔网上长东西,海藻能把网目堵住,海蛎会把渔网磨破。”颜家强说,有了“闽投1号”,养殖网箱可以自动清洁,还能抗御超强台风。
“平台主体长92米、宽36米、高27米,甲板可活动面积达3000平方米。”“闽投1号”运营总负责人许航介绍,平台水下养殖水体达6.2万立方米,每年可出产优质大黄鱼600吨,年产值达1亿元左右。
(资料图)
告别传统渔业,迈向智慧渔业。在“闽投1号”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,记者能清晰看到大黄鱼活动的景象。水下安装有声呐、视频监控、海流监测和传输设备,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养殖方案。“在深海养殖的大黄鱼,活动水域比传统养殖宽广,体形、肉质更接近野生大黄鱼,市场价格更高。”颜家强说。
渔旅融合也是“闽投1号”的发展方向。基于宽阔的甲板空间和稳定的主体结构,“闽投1号”建有海景客房、海上餐厅、智能会议室等功能舱室,并配备海水淡化、污水处理设备,实现养殖平台的多功能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。
福建是海洋与渔业大省,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近1.2万亿元,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/5;水产品人均占有量、出口额均为全国第一。
“关心海洋、认识海洋、经略海洋”。近年来,福建不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,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积极助力海洋强国建设。
截至2022年底,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17台套,深远海养殖迈出坚实步伐。
养殖大黄鱼,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渔民宋向国曾走过弯路,“以前光想着扩大养殖面积,环保意识不强,导致养殖区所在水域水质变差,养鱼成活率也跟着下降。”
生态环保倒逼产业升级。2018年,宁德市大规模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,在全省率先对传统的木质渔排进行升级改造,共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.7万座。同时,制定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,科学划分禁养区、养殖区和限养区,摒弃原来的粗放发展模式,推动绿色健康养殖。
海风徐来,碧波荡漾。从空中俯瞰,84口新型塑胶深水网箱紧密相连,宛若一块块“蓝色良田”。宋向国说:“我所在的公司,大黄鱼年产量由原来的7500吨提高到了8500吨。”
渔业增产,水产良种是关键。在连江县,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告诉记者,公司培育有“闽优1号”等8个海带良种,品质更优、抗病害能力更强,“增产2倍多,亩产值增加1万多元。”连江县还建立起鲍鱼种质资源库,目前已拥有绿鲍、红鲍、黄鲍、皱纹盘鲍等多个原种,其中自主培育的“福鲍一号”今年投苗量可达6亿粒,同比增长超2倍。
“要有好收成,得有好种源。”林哲龙深有感触。近些年,福建实施大黄鱼、鲍鱼、海参等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,建成大黄鱼、海带、花蛤、鲍鱼等苗种产业化生产基地,形成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及品牌,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70%以上。
“我们要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、水产种业工程、智慧海洋建设等重点工作。”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罗志涛表示,福建将进一步完善海洋与渔业产业链条,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,全力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。
(本报记者翁宇菲、张博岚、王影迪参与采写)
人民日报报道“过去天天风吹日晒,还常因台风、赤潮担惊受怕。”养鱼几
大家好,我是如风,资深老玩家给你带来关于梦幻的故事!(原创码字、抵
1、“年”的部首是干,“年”的汉字结构是一种独特的结构。2、“年”的
申请货运资格证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活动相应驾驶证、年龄不超过六十周岁
推荐基金产品也应有资质要求
第2轮,莱巴金娜可能面对科内特,此人曾在2022温网终结了世界第1斯娃泰
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幼儿手工贴画
查看淘宝店铺链接的方法是:1、PC端,首先在淘宝官网试用用户名和密码
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小米社区,小米364g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
App6月30日消息,比特币向下触及30000美元 枚,日内跌1 31%,此前美国
该集团于本年度录得收入5 79亿港元,而于相应年度则录得收入4 23亿港元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6月30日,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
人民网南京6月30日电6月30日,苏州市网络联合辟谣平台发布通报称,6月2
今天,据巴西《环球报》报道,比亚迪巴西公司总裁TylerLi表示,比亚迪
终于给宝子们找出超棒的笔刷,一笔就能画出岩彩风格,直接就是提高效率